城市之美,美在文明。目前,延安正在全力爭創全國文明典范城市,居民小區里,服務窗口前,超市車站內,全市上下眾志成城、齊心協力,創建氛圍濃厚。繼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等榮譽稱號后,我們能否再捧回一塊“金字招牌”,實現城市發展的又一次全新跨越?面對考驗和挑戰,我們要從細節處著手、在薄弱處發力,匯聚起文明典范城市創建的強大合力,讓市民獲得更多幸福感。
文明之美,美在細節。全國文明典范城市創建,是內涵和形象的比拼,更是細節和魅力的展現。從某種意義上說,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就體現在細枝末節上。相比于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全國文明典范城市要求更多、標準更高、難度更大,要想創建成功道阻且長。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不從細節處著手,不在“小環節”完善,很難取得全局勝利。我們必須在抓小落細上下功夫,努力把每一項工作做小、做細,做深、做實,全面提升城市整體文明水平。
以精雕細琢抓落實。文明在于一言一行,創建成于一點一滴。城市管理應該像繡花一樣精細。作為一項實實在在的民生工程,全國文明典范城市創建綜合性強、覆蓋面廣、周期長且難度大。越是如此,我們越要有繡花般的細心、耐心、巧心,對弱項精準發力,聚焦“被遺忘的角落”,做到精準施策、精細“繡花”,確保不留下一塊死角、不放過一個漏洞、不忽略一處盲點。
以統籌治理抓重點。要堅持“面子”“里子”并重、“硬件”“軟件”并行,將精細管理滲透到城市的每一個角落。要緊盯市民群眾所關切的就醫難、上學難、出行難、停車難以及公共文化服務等環節中的“小事”和細節,及時回應市民群眾的呼聲和訴求,以實際行動提升群眾對創建的滿意度。
以個人素養抓提升。城市之興,居者皆有其責;城市之美,居者應盡其力。每個市民都是城市文明的“代言人”,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不體現個人素質,無不關乎城市形象。廣大市民要樹立不做文明城市創建的“旁觀者”,爭做幸福美好生活的“締造者”的意識,從小事做起,自覺養成文明出行、文明停車、文明旅游等良好習慣,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內心深處認同文明行為,恪守文明底線,用市民素質的提升拉高創建水平。
陽光照在我們身上,幸福投射在我們心里。一座城市有了更多文明細節,它才能更好地實現文明進步和高質量發展。創建全國文明典范城市非一朝一夕之功,難以一蹴而就。只有一以貫之地堅持,持之以恒地努力,以“小細節”筑起“大文明”,市民的生活質量才能穩步提升,幸福指數才能感同身受,這座城市才會被厚植更深厚的“質感”。(學習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