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貫徹落實《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形成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社會氛圍,按照市委文明委《關于進一步深化“延安模范”推薦評選宣傳工作的通知》(延市文明委發〔2019〕2號)精神,市委文明辦在各縣(市、區)和市直部門單位推薦的候選人基礎上,經過反復研究,初步確定12名事跡突出的先進典型作為2022年1-2月份月度“延安模范”人選。按照程序,現就1-2月份“延安模范”人選及簡要事跡予以公示,公示時間為2023年4月5日至2023年4月11日。公示期間,如有異議,可通過電話、電子郵件或信函形式向市委文明辦反映,以單位名義反映情況的需加蓋單位公章附相關材料,個人需以實名反映。
電話:0911-8073014
郵箱:yaswmb123@163.com
中共延安市委文明辦
2023年4月5日
助人為樂
張濤,女,1986年5月生,洛川縣醫院神經內科護士。
從事臨床護理工作12年的她,在“護理”這個平凡的崗位上,勤懇踏實,吃苦耐勞,執著敬業,從不抱怨。2022年12月2日,張濤和同事正在核酸采樣點進行核酸采集,接近收尾時,突然聽見有人急呼:“醫生快救人,醫生快救人……”出于職業的本能,她和同事易會茹急忙跟著呼救者跑了過去。當時圍觀群眾較多,大家都不知所措,兩人立即將群眾疏散開,并囑咐熱心群眾撥打120急救電話。張濤觀察發現,患者臉部鐵青,口吐白沫,四肢抽搐,初步判斷應該為癲病。于是立即將患者放置成側臥位,并將患者口腔打開,查看患者無咬舌,保持患者呼吸道通暢,患者口腔分泌物慢慢流出,經過不斷拍打和呼叫,患者緩緩醒來。幾分鐘后,患者忽然意識喪失,無頸動脈波動,無自主呼吸。情況危急,兩人迅速將患者置于平臥位,松開衣服對患者進行胸外心臟按壓,持續按壓5~6分鐘后,患者意識逐漸恢復。此時,120急救車趕到,她與急救人員交代了患者病情,囑咐對患者進一步救治后悄然離開現場。(洛川縣文明辦推薦)
丁曉軍,男,1980年2月生,中共黨員,黃龍縣瓦子街鎮希望小學校長。
22年間,這位家長眼中的“全能老師”,學生身邊的貼心“保姆”,始終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他總說,自己是從窮苦日子過來的,很想給孩子們創造好一點的學習環境。自參加工作以來,丁曉軍一直扎根在基層小學,無怨無悔,默默奉獻,特別是在教育幫扶工作中盡職盡責。多年來,他堅持幫助馬清彤姐妹、安奕博兄妹等特殊孩子,每周接送孩子上下學,照顧他們的日常生活,為他們購置換季衣物、添棉被……從不言苦累。學校的煙囪堵了、水龍頭凍了、草坪壞了等等,基本都是丁曉軍在維修,他常說:“省下這些錢,能給娃們買好些東西?!泵刻煸绯?,丁曉軍一定是學校起得最早的,他挨個去教室打開空調和飲水機,只為讓孩子們來上早讀課時曖暖和和,喝上一口熱水。
22年來,一張張和學生的合影,一面面家長送來的錦旗記錄了他的堅守。他說:“這樣的工作,就是再干22年,我也愿意?!?020年9月,他被授予延安市優秀鄉村教師稱號。(黃龍縣文明辦推薦)
田偉偉,男,1986年10月生,陜西延長石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延長氣田采氣五廠消氣防大隊戰斗員。
參加消防工作以來,共計參與組織公司級大型企地消防聯合演練5次,防火檢查500余次,配合國家綜合救援隊義務消防宣傳百余次,配合周邊駐地消防救援隊伍搶險救援10余次。2021年7月,河南鄭州遭受百年不遇特大洪災,他跟隨突擊隊攜帶大量物資裝備千里奔襲馳援新鄉,用實際行動展示了退伍不褪色的品質。2022年4月11日19時11分,子長市340國道湫峪溝村口發生交通事故,液化氣泄漏,隨時都有爆炸危險,田偉偉和隊員們到達現場后,立即組織疏散人群,劃定警戒范圍,制定搶險方案,100米范圍內消除一切帶電設備及明火設施,歷經2小時的緊張搶險,現場危險終于得到解決。2022年6月夜間,子長市余家坪有一位八旬老人走失,走失時長已有8小時之久,他臨危受命成立搜救小組,制定搜救方案,上山下溝,將老人找到并將其平安送回家中。(延長石油勘探公司推薦)
敬業奉獻
景陽,女,1991年3月生,中共黨員,延安大學附屬醫院神經重癥醫學科護理師。
2022年3月底,上海疫情形勢嚴峻復雜,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當時母親病重,手術正在籌備中……,景陽顧不上家中的困難,堅定地寫下援滬請戰書。舍小家,為大家。她帶著必勝的信心,4月15日隨陜西援滬醫療隊出發了。從奉賢區青村零號基地二期方艙的陜西四隊,到被編入國家隊,再到黃浦區城市足跡館亞定點醫院開展醫療、護理、感控工作……其間,她多次被國務院聯防聯控辦緊急抽調外出采集核酸。她耐著防護服里的酷熱,臉頰被勒得生疼,雙手在防護手套中被汗水浸白……駐守上海的38天里,她認真負責每一班崗,護理好每一位病人,寫好每一份病歷,用實際行動譜寫了青春贊歌,詮釋了白衣天使的使命,展現了新時代“逆行者”的風采。
她先后榮獲延安大學附屬醫院“護理技能競賽”一等獎,延安大學附屬醫院神經外科黨支部“抗疫先鋒”,“援滬重要貢獻者”等榮譽。(寶塔區文明辦推薦)
高智耀,男,1968年9月生,延大附院心腦血管病醫院心臟血管醫學中心心臟CCU副主任。
從事臨床工作30年,他在平凡的崗位上樹立了良好的醫德醫風,堅持以患者為中心,踐行治病救人、救死扶傷的使命,始終奮斗在一線崗位。2022年1月26日,安塞區一位中年男性患者突發急性胸痛、氣短,大汗淋漓,疼痛難忍,送往安塞區人民醫院途中,患者意識喪失、抽搐,大小便失禁,呼喚無反應,病情不穩定并轉延大附院。作為疫情期間負責心臟重危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診治組長,他充分評估病情后果斷啟動急診補救性心肌血流再灌注治療,行主動脈球囊反搏術、冠脈造影和急診介入治療,順利植入一枚支架,血壓、心率和心律很快穩定,意識轉醒,恢復自主呼吸,脫離呼吸機,轉回CCU病房,使患者轉危為安,最終康復出院。
多年來,他堅持鉆研科研,積極參與國家和省市科研項目,2017年參與的“左室特發性心動過速的電生理特點及射頻消融治療”榮獲陜西省科學技術三等獎。(延大附院推薦)
思靜,女,1988年9月生,中共黨員,延安市安塞區初級中學教師。2016年,思靜在基層中學上班,盡管已有7個月的身孕,但她毅然接下了兩個初三畢業班的語文教學工作。她挺著大肚子和初三的孩子們一起披星戴月,盡心竭力。當時條件落后,一次次的模擬試卷都得教師一份份地用紅筆批改,她一坐就是五六個小時,雙腳雙腿都麻木浮腫了,但她依舊堅持仔細批閱,同事們都被她的敬業深深折服?,F在,從教已經十幾年的她依然熱情十足。當班主任的她全心全意管理班級,由于長期高強度的工作,她腰椎間盤嚴重突出,脖子疼得夜不能寐,可她忍受著劇痛堅持上課,利用周末扎針治療,從未耽誤學生一堂課。家中兩個小孩的吃穿、輔導等都離不開她,但她克服困難,妥善處理好家庭與工作的關系。
思靜對于教育事業的愛與奉獻正如玉壺冰心一樣打動人心。2022年3月她被授予“延安市教學名師”,2022年9月被評為安塞區“師德先進個人”。(安塞區文明辦推薦)
高輝,男,1980年3月生,延安市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副主任。
2020年初,疫情肆虐,高輝毅然決定加入延安市人民醫院新冠防治專家組,同時加入延安市疫情防控專家組。春節放假期間,他堅守在科室,自掏腰包為全科購買防護裝備,并率先為患者采集了核酸樣本。疫情期間,母親患病,他沒有時間照看,及時給1歲半的患兒進行氣管鏡下取異物術,挽救了患兒的生命。進入2022年,疫情沖擊醫院,呼吸科醫生首當其沖,他帶領醫護人員設置科室清潔區、污染區,每日檢查、開醫囑、查房、消毒、隔離、宣教、值班……不敢懈怠分毫,和同事們嚴防死守,忍受著疾病折磨,堅守工作崗位,上門診、管會診,電話解答,頂替生病同事值班。一名“白肺”患者生命垂危,他帶領團隊守護患者,觀察巡視,疏導解釋,翻身拍背,鼓勵患者鼓足勇氣戰勝病魔……終于成功救治了這名患者。
2020年,他被延安市衛健委評為黨員示范崗,2022年榮獲延安市“五一勞動獎章”。(市衛健委推薦)
馮順學,男,1978年9月生,中共黨員,宜川縣農村公路站副站長。
2018年至2022年是宜川縣脫貧攻堅和經濟發展關鍵時期,鳳蟒路、黑交路作為市級重點項目,時間緊、任務重、標準高,馮順學臨危受命擔任項目長,負責項目的管理、技術、協調等多項工作。經過艱苦奮斗和頑強拼搏,鳳蟒路在預定時間提前通車,曾經的天塹成了通途,宜川縣脫貧攻堅有了歷史性突破;黑交路的貫通,則為宜川的經濟發展按下了快進鍵。2022 年,疫情防控進入最后關鍵時期,他堅守在疫情防控一線的同時,還擔任了宜川縣農村公路(劉家卓至云巖段)改建工程項目長,他把工地當成了家,兢兢業業,毫不含糊,工作再累再苦沒有半點怨言。2022年底出色完成了宜川縣農村公路建設預期任務和防疫工作,為宜川縣的交通事業和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受到市、縣各級領導和業內同行的認可和肯定。(宜川縣文明辦推薦)
楊曉芳,女,1979年7月生,富縣城關小學教師。
23年來,她憑著一顆熱忱、執著的心,以“教書育人”為己任,在鐘愛的教育土地上默默耕耘。本著“一切為了孩子”的教育理念,她注重培養孩子們的學習興趣,為孩子們搭建展示自我的平臺。班級里經常召開各種活動,“我是學習小主人”“我是小小朗讀者”“我是文明小衛士”“我是抗擊病毒小能手”等多種活動,豐富了孩子們的課余生活,讓孩子們朝著德、智、體、美、勞方向全面發展。為了培養孩子們良好的勞動習慣,她親力親為,教會孩子自己整理書包,怎樣擺好桌椅,如何打掃教室衛生,讓孩子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23年來,她時刻牢記“傾注愛心、關注細節、幸福人生”的辦學服務理念。恪盡職守,無私奉獻。她說,為了孩子們的未來,自己愿在“雙減”的道路上,研學交鋒,融入童心,用愛支撐,砥礪前行。(富縣文明辦推薦)
任高飛,男,1988年6月生,中共黨員,黃陵縣人民醫院醫生。
在十余年的工作中,有忙碌,有勞累,有辛酸,有淚水,有喜悅。一次,他急性腰扭傷疼痛難忍,但由于科室人員緊張,他主動帶病值班,耐心聽取病人描述病情和疼痛,分析他們的需求和意見,制定詳盡具體的診療方案,急病人之所急,痛病人之所痛。無論上班還是下班,病人一個電話他隨叫隨到,每天只在醫院的步數就能達到兩萬步。疫情三年,他主動請求到高風險區支援,堅守一線,努力工作,無怨無悔。
工作以來,他診治患者上千例,康復功能治愈及改善率達到了90%以上,先后獲得市級優秀青年,縣級新技術創新者和先進個人等榮譽,收到患者感謝信、表揚信10余封,錦旗10面,牌匾2個。
一句真誠的感謝,一次感動的握手,一張張闔家歡樂的笑臉,一封封飽含深意的感謝信,一則則康復痊愈后喜悅的微信分享,一面面背后寫滿故事的錦旗……這就是他的人生“小確幸”。(黃陵縣文明辦推薦)
劉寶軍,男,1976年11月生,延長油田股份有限公司下寺灣采油廠下寺灣聯合站站長。
2021年,他被任命為下寺灣聯合站站長,按照“完善有效的管理機制,建立規范的工作程序,形成有效的保證體系”的思路,通過一系列的調整改革,使聯合站各項工作趨于正常,各項任務指標均有效跟進。2022年8月26日,站內管線因承受高溫高壓、腐蝕嚴重等發生刺漏情況,劉寶軍頂著炎炎夏日,立即行動起來,制定解決方案,最終徹底解決刺漏情況。2022年1月9日上午開會期間,他突然暈倒在會議室,同事們急忙將他送往醫院進行檢查治療。經過醫生診斷,確定為病毒感染后遺癥引起的心絞痛,廠領導得知后讓他好好休養保重身體,誰知休養兩日他就匆忙返回崗位。他對待工作的熱情,無一不感染著身邊的每一個人。作為一名管理人員,哪里有需要,哪里就能見到他的身影,在平凡崗位中堅守信念、默默奉獻,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真正踐行了“把青春奉獻給石油,把工作裝在心里”的誓言。(甘泉縣文明辦推薦)
陳琦,男,1975年11月生,中共黨員,延安鐵路公安處延安站派出所民警。
參加工作29年來,他愛崗敬業、履職盡責,長期扎根在基層一線,先后榮立個人三等功1次,個人嘉獎5次,多次被評為“優秀公務員”“優秀共產黨員”。面對需要幫助的旅客群眾,他總能用誠心打動旅客、用耐心調解糾紛、用愛心溫暖旅客。工作以來,做好人好事3000余件,調解糾紛100余起,找回走失孩童100余名,挽回旅客各類經濟損失20萬元,收到錦旗30余面、感謝信50余封,獲得旅客群眾的一致好評。特別是2月22日,陳琦在候車室巡邏時,發現8名未成年少年結伴離家出走,陳琦將少年們帶回值班室,苦口婆心進行勸說開導,最終聯系家屬將8名少年接回。
作為一名黨員民警,他積極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長期扎根一線,無怨無悔、敬業奉獻,認真完成每一項工作。工作中,陳琦遇到需要幫助的旅客群眾總會第一時間沖上去,用心用情為群眾服務,他用實際行動踐行了“人民公安為人民”的誓言,樹立了延安鐵警的良好形象。(延安鐵路公安處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