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里來是新春,趕上(那)豬羊出(呀)了門,豬啊,羊啊,送到哪里去?送給(那)英勇的八(呀)路軍……”當歡快喜慶的《擁軍秧歌》響起,延安軍民魚水情的動人場景不斷閃現、持續蒸騰。
“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永遠是顛撲不破的真理。習近平總書記深情地說,雙擁運動是我黨我軍我國人民特有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堅如磐石的軍政軍民團結,永遠是我們戰勝一切艱難險阻、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重要法寶。
軍愛民,民擁軍,雙擁光榮傳統歷歲月滄桑而不變,經時代變遷而彌堅。2020年,延安市蟬聯全國雙擁模范城“九連冠”。踏上新征程,延安新時代擁軍秧歌更加嘹亮。
在賡續優良傳統中砥礪前行
1935年10月,一支衣衫襤褸的隊伍到達延安。黃土地上的人民歡呼:這是我們自己的隊伍,我們的隊伍回來了。
“我們自己的隊伍”,給人民力量,給人民希望。從此,最后一碗米要送去做軍糧,最后一尺布要送去做軍裝,最后的老棉襖要蓋在戰士身上……軍民團結,鑄就了堅固的鋼鐵長城,成了戰無不勝的力量源泉。
延安用五谷雜糧滋養了中國共產黨發展壯大,支持了中國革命走向勝利。80年魚水情深,80年水乳交融,“擁政愛民、擁軍優屬”的光榮傳統,在新時代放射更加璀璨的光芒。
以初心使命筑牢新時代雙擁工作政治根脈。作為雙擁運動發祥地,延安始終把雙擁工作作為重要政治任務,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和年度目標責任考核,健全黨管武裝述職、市委常委議軍會、雙擁工作領導小組會、軍地聯席會和黨政領導走訪慰問等制度,把雙擁工作劃入退役軍人事務局,形成一把手負總責、黨政軍齊抓共管、成員單位各負其責、基層單位狠抓落實的工作機制。
在延安八一敬老院休養的老戰士高志昌為延安實驗小學學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
用紅色基因豐富新時代雙擁工作內涵。充分發揮全國愛國主義、革命傳統和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功能作用,深入挖掘紅色基因,組織延安八一敬老院老革命軍人開展革命傳統教育,舉辦“傳承紅色基因,紅色故事大家講”等主題活動,赴全國各地開展“傳承紅色基因,講好延安故事”活動,受教育人員數以千萬計。延安精神“小小講解員”成為青少年傳承紅色基因和革命薪火的鮮活旗幟。
用宣傳氛圍增添新時代雙擁工作活力。把雙擁宣傳作為城市名片打造,固定宣傳“靚”起來,投入1500多萬元設立大型雙擁公益宣傳牌、宣傳燈等,新建改建一批雙擁公園廣場道路,重新打造雙擁宣傳街和軍民共建路。流動宣傳“動”起來,在全市電子顯示屏、樓宇電視,公交出租車及公交站點等投放雙擁創建標語口號?;顒有麄鳌盁帷逼饋?,抓住重大節點節日廣泛開展雙擁主題實踐、軍民聯歡和烈士公祭等活動。典型宣傳“帶”起來,涌現出全國退役軍人工作模范個人高樹麗、陜西省愛國擁軍模范師燕、最美擁軍人物呼榮碧等一大批雙擁典型。
共筑新時代堅不可摧的強大力量
豐富雙擁創建內容載體是延安雙擁工作的又一特點。全市上下緊貼部隊需求,創新載體開展擁軍活動。
傾力支持國防軍隊建設。把支持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作為應有之責、分內之事,為空軍某部撥付19.6億元建設資金,重新設計修建軍民兩用機場;為武警某隊劃撥土地150余畝,解決部隊營房建設用地問題;把部隊建設項目納入市級重點項目,投資2億多元修建延安民兵訓練基地……幫助部隊解決土地劃撥、天然氣引接等問題31個。做好軍用飲食供應保障工作,打造“雙擁菜鄉情”“擁軍肉”項目。2021年延安市軍供站被評選為“全國重點軍供站”。
駐延部隊與共建小學開展“軍營一日”活動
破解“三后”問題體現新作為。嚴格落實政策,全部安置軍轉干部和符合條件的952名退役士兵;為6837名自主就業退役士兵發放一次性經濟補助金1.8億元,組織3312名自主就業退役士兵參加職技培訓,4544名退役軍人參加高職擴招。開展退役軍人、隨軍家屬就業服務招聘會64場次。進一步保障隨軍家屬落戶延安后首次就業安置。全面落實中省軍人子女教育優待規定、優惠政策。
榮譽體系建設展示新靚點。組織評選“最美退役軍人”“最美擁軍人物”等62名先進典型。積極開展慰問退役軍人及其他優撫對象活動,慰問品慰問金達2833.52萬元。援助困難退役軍人及其家屬688人,慰問困難烈士家屬遺屬600余名,發放關愛金慰問金286.85萬元。廣泛開展送喜報送新兵迎退役老兵活動,為790余名立功受獎人員家庭送喜報。
社會化擁軍呈現新氣象。全社會力量參與愛國擁軍活動,延安愛國擁軍協會是全市首家愛國擁軍社會組織;30多家民營企業組成擁軍志愿隊,130多個單位與駐地部隊結對共建;黃陵有“紅嫂擁軍志愿者協會”,志丹為駐縣部隊官兵開辟就醫綠色通道;太和山道觀30多年擁軍不間斷……全市擁軍組織自發開展各類擁軍活動,為社會化擁軍注入不竭動力。
軍地合力共享雙擁成果
最偉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
“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辫T刻在《為人民服務》講話紀念廣場上的這句話,也深深地印刻在每一位駐延官兵的心上。他們扎根人民、服務人民,與延安人民以堅如磐石的軍政軍民團結,共同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鄉村建設,大有所為。延安軍分區為黃陵縣三個幫扶村協調資金1200萬元,改善基礎設施、發展致富產業??哲姴筷犜谘哟h永坪鎮開展“藍天攜手春蕾、助力脫貧攻堅”活動,援建學生宿舍樓、籌建留守兒童快樂家園等。武警延安支隊在安塞區磚窯灣鎮金盆灣村投入近120萬元,開展基礎設施、特色產業和黨建、教育等幫扶項目。
平安建設,勇擔重任。駐延部隊組織官兵積極參加延安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加強軍警民聯防聯治,建立聯防協作機制和工作預案。武警部隊擔負全市20多處重要目標安全保衛任務,1000余名官兵常年戰斗一線,幾十名特戰官兵分組常年巡邏在市區重要區域,以使命維護社會安全穩定。
我市舉辦“寶塔魂雙擁情”慶八一軍民聯歡會
捐資助學,彰顯真情。延安軍分區積極開展百村扶貧、百校助學、百館共建活動,為共建學校爭取資金160萬元,資助貧困學生37人,捐贈圖書資料1.5萬冊,定期組織民兵整修學校操場,改善辦學條件,增強青少年學生國防觀念。
文明實踐,示范表率。駐延部隊積極參與各項城市爭創活動,在成功創建“全國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節水型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十佳魅力城市”和“十大文化影響力城市”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搶險救災,急當先鋒。武警延安支隊與公安部門建立搶險救災軍地協作機制,實施110接警臺、實時路況、民情社情等信息共建共享。延安軍分區和13個縣(市、區)人武部成立防洪救災、醫療救護、礦山搶險、森林防火等14支民兵應急救援分隊。
這支“不可戰勝的力量”,將奮發向前的力量深深注入延安人民心田。
在忠誠踐行使命宗旨中接續奮斗
“要發揚軍愛民、民擁軍光榮傳統,鞏固和發展軍政軍民團結,匯聚強國興軍強大力量?!?/span>
新時代新征程,延安軍民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切囑托,向著新的奮斗目標,全力書寫雙擁工作新篇章。 明確創建目標,形成雙擁創建合力。制定出臺《延安市創建全國雙擁模范城(縣)“十連冠”活動實施方案》《延安市創建全國、全省雙擁模范城“十連冠”任務分解表》,分解任務,細化分工,夯實責任。調整充實雙擁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重新修訂《延安市雙擁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職責》,建成雙擁創建工作聯絡員體系,形成黨政軍領導掛帥、職能部門各司其職、聯絡員積極落實的強大創建合力。
武警延安支隊官兵在寶塔山下巡邏
延安革命紀念館成為軍民共建共育新基地。作為全黨全國全軍和各族人民回望延安的紅色殿堂,延安革命紀念館歷史資源豐富詳實,展陳形式多元新穎。收集梳理延安時期重大史實、重大戰役、人物傳記等20余萬字。開設第一課堂,幫助部隊官兵植入紅色基因、系好軍旅人生的第一??圩?。
延安職業技術學院士官學院成為軍民共建共育新創舉。依托“西部海員培養基地”培養各類航海人才5840人,將延安建成西部航海人才培養基地、航海文化傳播窗口、海軍軍士培訓陣地。作為海軍、武警和空軍定向培養士官定點院校,累計培養海軍、空軍和武警士官人才2188名。
海軍“延安艦”成為軍民共建共育新標桿。與海軍“延安艦”建立共建關系,組織近百名文藝家為“延安艦”創作書法、油畫、剪紙等作品372幅,創作艦歌2首,高質量完成“延安艦”通道文化建設。積極協調延安精神研究會專家赴海軍部隊開展“弘揚延安精神,筑牢新時代軍魂”延安精神宣講活動,在部隊和官兵中引起熱烈反響。
延安南泥灣機場成為軍民共建共育新名片。延安南泥灣軍民合用新機場于2018年11月建成投用,累計開通運營航線30條,通航城市34個,包括4個直轄市、20個省會城市及10個旅游熱點城市,省會及直轄市覆蓋率高達75%。累計完成航班運輸起降20663架次、旅客吞吐量168.3萬人次、貨郵吞吐量5035.5噸。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延安時期形成和發揚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要代代傳承下去?!笔型艘圮娙耸聞站志珠L張軍說,作為雙擁運動的發祥地,延安更要以出色成績高標準高質量譜寫新時代雙擁工作新篇章,為強國興軍匯聚強大力量。(延安日報)